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> 2009年第5期
编号:10976784
补肾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2009年第5期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。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、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,治疗组加服自拟补肾活血汤,观察两组临床症状、血液流变学、血脂等的变化。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,2个疗程结束时评定疗效。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、血脂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,P<0.05,治疗组总有效率90.00%,对照组总有效率76.67%,P<0.05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。结论 补肾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补肾活血; 脑梗死; 疗效观察

    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具有发病率高、致残率高、复发率高的特点,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,而其中脑梗死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59.8%[1]。所以,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对于减轻病残程度,提高生存质量,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笔者近年来,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,现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两组60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,均按照1995年国家中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《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》[2],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,且除外合并严重心、肝、肾疾病及严重糖尿病者。分型:满分52分,其中1~13分为轻型;14~26分为普通型;27~39分为重型;40分以上为极重型。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。治疗组中男16例,女14例;年龄39~78岁,平均65.4岁;轻型15例,普通型12例,重型3例,病程6h~15天。对照组中男18例,女12例;年龄38~77岁,平均64.6 岁;轻型18例,普通型8例,重型4例;病程5h~14天。两组在性别、年龄、病程、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
    1.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血塞通注射液(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),4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,静脉点滴。1日1次。14天为1个疗程。

    治疗组加服自拟补肾活血汤加减如下:生黄芪30g,淫羊霍20g,首乌20g,杜仲15g 当归15g,丹参20g, 赤芍15g, 川芎15g, 水蛭10g,桃仁10g,红花10g, 地龙10g, 甘草10g, 大枣10g。水煎服,每日1次,分早晚2次服。14天为1个疗程,两组均以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。

    1.3 观察项目 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神志、语言、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,同时记录血脂、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《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》,疗效评定按[(治疗前评分-治疗后评分)÷ 治疗前评分]×100%,以百分数表示。基本恢复≥81%,6分以下;显著进步≥56%,<81%;进步≥36%,<56%;稍进步≥11%,<36%;无变化<11%;恶化(包括死亡):负值。

    2.2 治疗结果 见表1、表2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注:与本组治疗前比较,*P<0.05;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,△P<0.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注:与本组治疗前比较,*P<0.05;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,△P<0.05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缺血性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[3],中年以后,肾中精气不足,元气日渐衰弱,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。日久血液运行不畅而致血脉瘀阻,脑络失养,脑络中血液凝滞不畅,发为中风。资料表明[4,5],50岁以后中风发病者可占总数的79.5%~86.4%。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肾气虚损,元气不足,气血运行无力,血瘀脉络。治疗以补肾活血为主,自拟补肾活血方,方中重用生黄芪,意在补气,取其帅血之功,使气旺血行。淫羊霍、首乌、杜仲补肾益精增智,当归、川芎,养血活血。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丹参、水蛭活血化瘀,地龙通利经脉,大枣、甘草,甘缓和中,全方配合取其补肾、活血、化瘀、通络之功效,恰中病机。现代研究证实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既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,也可直接对抗自由基对组织及细胞的损害作用,或直接清除自由基,笔者认为,此方对改善该类疾病的临床症状,减少致残率,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好的作用。

    【参考文献】

    1 史玉泉.实用神经病学,第三版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4,781.

    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.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(试行).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,1996,19(1):55-56.

    3 严浩成,李国菁.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.新中医,2005,37(2):89.

    4 陈邦森.脑血管疾病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1,112.

    5 何裕民,吴亦樵,李红升,等.略论体质与年龄.中医药学报,1986,(3):1.

    作者单位:300050 天津,天津市河西区桃园医院

    (编辑:海 涛), 百拇医药(倪学英)